在上古的中国文化传统中,乐教是生长在整体的人格教育这棵大树上的极其重要的一枝,它根植于广博深厚的华夏文明的土壤,与宇宙生命的奥妙息息相通,与天地大道的呼唤深深应和,在今天它却成了一个尘封已久、少为人知的概念。
“大乐与天地同和” ①,孔子告诉大家:“兴于诗,立于礼,成于乐”②,“乐”的成就可以教会我们“道法自然”③,这便是“乐以载道”——乐教它的最大意义所在。
通过歌舞乐一体的形式,乐教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承载着难可替代的功用:对于个体生命而言,它教人陶冶性情、疏导情志,和乐身心;启发灵性、助益思质,进而养成人格;对于社会群体而言,它对于民风、国貌,整体的社会精神心理和文明境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化导和指示作用,就是“移风易俗莫善于乐”④的意思,也正应“温柔敦厚,诗教也;广博易良,乐教也”的名论⑤。
在今天,我们作为大众教育的音乐教育,它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职业音乐家,而是要通过美感的焕发,培养人的和谐与超越精神,进而养成具有完整挺拔人格的“人”,使每一个人都能懂得变生存为生活、化琐屑为和谐的人生智慧,能够实现生命境界的提升和真正的人生幸福。
“和谐”是在一切处的适宜、舒展,不仅包括身心整体的健康、鲜活,还包括思维品质、性情修养,进而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平衡,这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一种内在素质,在音乐中我们能够感知它,并通过美感体验与艺术实践的陶冶,在生命中去展现它,在生活中去实现它;“超越精神”是不断超越小我,超越自身和环境的局限,在浩然正气和淡泊悠远中,超越人为物役,最终超越形而下的纷杂万象,以宽广博大的胸怀承当永恒的至善,以恬静杳渺的神韵呈现当下的安详。
真正优秀的东西尽管古老,却往往充满“现代感”,不会因时过境迁而被淘汰,最重要的就在于它以真实生命的活性状态表征当下的永恒。所以说,今天的国学启蒙教育绝不是复古,它是现代教育;上承千古圣贤教化的道体,活在当下;下至大众日常生活的智慧,常新常在,尝试化解现代人生存的困境,为人们精神家园的回归、生命价值的重建提供一种现实的选择。我们倡导以“乐教为先导的诗书礼乐一体化的”国学启蒙教育,其重心正在于此。
而在这当中需要强调的是:启蒙教育在方法上的中心是点亮和唤醒,而不是强加及填塞。
优秀的教育方法,它往往具有相当的适应性,体现在既能让天才们有充足的养料,不会觉得吃不饱、太肤浅,又能让最平庸的孩子也得到益处,好像云行雨施,普润大地,能吸纳多少,完全看个人的器具容量,这是教育方法的适应性问题。它要避免一刀切,避免幼稚化,给予个体生命充分的尊重和独立伸展的空间。这是今天的国学启蒙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,也是这一教育体系在进一步深化和逐步完善过程中,教学课程设计、方法探索上的一个基本原则。
诚挚地邀请广大一线的教师、家长们亲身参与到这项系统教育工程的方法创新、教学实践中来,从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的方方面面一起汇聚光与热,积聚大家的热情、创意、智慧、爱心和责任。功利的态度、浮躁的情绪、莫明的烦恼、既有的成见……,这些都会妨碍我们沉心静气,去摒除思虑的纷杂,彻见清明的美善;但最大的困难可能还不是这些,事实上,我们处在整体文化断层的空档处,这无疑是最大的挑战,但恰恰也是我们最大的希望和契机。爱因斯坦说的好:“没有老师,我们大家都是学生。”只要我们放下身段,洗去心灵的尘埃,向孩子们一样去用心学习,就会发现不止是一个真正无限广阔的天空,毕竟,最美妙的事是和孩子们一起学习,一起体验,一起去发现!
愿共勉,是为序。
甲申秋八月初五日
德音
注引语出处:
①《礼记·乐记》
②《论语·泰伯》
③《老子》
④《荀子·乐论》
⑤《礼记·经解》
德音乐教发布
排版:嘉灵
审核:嘉禾
· 美善人生,从乐教开始——中国文化人文艺术启蒙必备,《国乐启蒙》(一)数字版重磅发布
· 德音礼贤 | 这里是童话梦工厂,更是仙境乐工厂,是个“精灵”人类你就来吧!
· 德音礼贤 | 技术中心招人啦!
· 益品阁招人啦!
· 允中礼贤|期待重逢,我们一起播种耕耘、看花开、收果实
· 乐教历程
1.“弘扬中华乐教,支持乡村教育” ——允中文教“念乡恩”慈善音乐会隆重举办
2.允中教师学园“乐教师资课程”简介
3.愿中华正声生生不息,不绝于耳—— 中华乐教之国乐传承与人才培养子项目简介
4.乐教校园 | 翁镇发先生及上音笙乐团乐教讲·演《国乐入心,“笙”乐传情》
5.国乐大家校园行 | 龚一先生《一枝极美丽的古代花朵——古琴艺术漫谈》
6.乐教校园|让生命因音乐而美善,让文明因传承而久远
7.国乐大家校园行 | 德音老师《重建天德社会——乐教现代复兴》侧记
8.国乐大家校园行 | 翁镇发先生、罗守诚先生《“此曲只应天上有”——中国吹管乐艺术》
9.国乐大家校园行 | 屠伟刚老师琵琶艺术畅谈《谛观有情》
10.国乐大家校园行 | 2007年度中国人民大学音乐会综述 ——暨“弘扬乐教、广博易良”孔子文化月闭幕式综述
11.国乐大家校园行 | 德音老师《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——中国艺术的精神与人生的艺术》
12.“新世纪中华乐派”四人谈——赵宋光 金湘 乔建中 谢嘉幸
13.谢嘉幸先生:为人生而音乐
14.德音乐教|林谷芳先生:音色里的中国人文